5月22日,中国首部睡眠纪录片《追眠记》顺利在东方卫视完成首播!
最新数据显示,这部由Mlily梦百合独家冠名播出的纪录片《追眠记》在播出卫视的晚间22:00点档,和5月21日一样,保持52城、收视率25-45岁人群收视率中排名第一!
梦百合再度聚焦医生、媒体人等失眠人群的片段,在微博上引起了热议,连人民网也进行了转发。
追不同的梦,失同样的眠
在微博引起热议的主角就是《追眠记》第三集《追梦人》里的医生张磊。作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主治医生,当自己5岁的孩子生病时,他依旧选择留守医院照看其他小孩。
值班时,30多个小时只有四个小时不到的睡眠;坐诊时,每天将近100个病人,每周还有将近20台手术,这就是坚守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日常。一个个病人的依赖,一个个家长的期待,都成了他放不下的压力。
另外,繁忙奔波的媒体人、视睡觉为浪费生命的创业者、沪漂打拼的程序员……都在为责任、为工作、为将来、为家庭,或主动或被动放弃了睡眠,可是,这样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?
斗转星移,为何而醒
在《追眠记》第四集《梦醒时分》里,我们看到,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入睡,药物、电击……各式手段层出不穷。
更可怕的是,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有副作用,他们意识到自己正面临严峻的睡眠问题,但是他们依旧坚持如此。
那么,我们丢失的睡眠到底意味着什么呢?
美国麻省理工的马修·威尔逊教授,通过在与人脑构造相似的小白鼠脑内植入电极,观察小白鼠在走完迷宫后睡觉时的大脑状态。
结果惊奇地发现,小白鼠在入睡后开始在大脑中思考迷宫的轨迹,这说明睡眠有助于整理记忆!
“我们需要通过睡眠来恢复白天积累下的身理疲惫。睡眠对于恢复身体机能,补充能量,恢复脑功能都很重要。如果一个人长期频繁地睡眠不足,他出现多种疾病的风险会增加,得抑郁症的风险也会增加。”
国际公认的昼夜节律权威研究者、畅销全球的《睡眠与健康》一书的作者加拿大博伊文博士,她和她的实验室经过30年的研究这样总结道。
既然科学已经逐渐证实,睡眠是如此重要,日常中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提高睡眠质量呢?请接着往下看。
喝酒、床的软硬,都影响睡眠
在《梦醒时分》中,香港中文大学张继辉教授正在用蓝光治疗患者的睡眠障碍。
他解释说:基本上所有的光都对人的睡眠质量有影响,只是人的大脑对蓝光是最敏感的,这点可用于改善睡眠。比如晚睡的人,若在早上的时候给他蓝光促进早起,就可以明显提前他的昼夜节律。
现在电子设备都有蓝光,为避免蓝光对睡眠的影响,张教授建议在睡前一两个小时避免使用电子产品,比如说IPAD或者一些智能手机等等。
不只是蓝光,睡前喝酒也会影响睡眠。北京朝阳医院邀请了三位志愿者,对比了睡前喝茶、咖啡以及酒的三种情况,发现咖啡和茶不仅影响入睡,还严重降低睡眠质量。
喝酒则和大家预期的不一样,虽然饮酒能促进入睡,但会增加觉醒时间,同样会降低睡眠质量。
日常中除了蓝光、饮品,床的软硬度也会影响睡眠质量。很多中国人都认为睡硬床好,但安徽农业大学的人体工程学学者陈玉霞通过严谨的对比实验,得出结论:只有找到适合自己身体软硬度的床垫才是最好的。
梦百合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、《追眠记》总顾问倪张根指出:我们早在2011年就提出了0压床垫(舒适又有支撑)的概念,如果通过纪录片能够唤醒中国人对于床的理解,对于健康睡眠的保护意识,我觉得是另外一种社会价值层面的成就。
一共四集的《追眠记》圆满收官,但对睡眠的关注不应止步。压力,已经太多,睡梦中的每个人,都不该再承受。